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日前刊載周濟、李培根等多位院士及專家聯合撰寫的《走向新一代智能制造》一文,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中國工程院院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周濟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推進智能制造宜把握新一代智能制造重大契機,采用“并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引領和推進中國制造業智能轉型。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多年來,智能制造在實踐演化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相關范式,包括精益生產、柔性制造、網絡化制造、云制造、智能化制造等,在指導制造業技術升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眾多的范式不利于形成統一的智能制造技術路線,給企業在推進智能升級的實踐中造成了許多困擾。
發展智能制造,首先要對智能制造有一個清晰、準確的理解。周濟認為,數十年來智能制造在實踐演化中形成了許多不同范式,但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即數字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這三個基本范式次第展開,體現著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同時三者在技術上并不是絕對分離的,而是相互交織、迭代升級,體現著智能制造發展的融合性特征。”
“隨著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并實現戰略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周濟說。
在周濟看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制造業廣泛應用,制造系統集成式創新不斷發展,形成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新一代智能制造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正在引發制造業在發展理念、制造模式等方面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重塑制造業的發展路徑、技術體系以及產業業態,從而推動全球制造業發展步入新階段。
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統最本質的特征是其信息系統增加了認知和學習的功能,信息系統不僅具有強大的感知、計算分析與控制能力,更具有學習提升、產生知識的能力。制造領域的知識產生、獲取、運用和傳承的效率將發生革命性變化,可顯著提高創新與服務能力。同時,制造系統也將從傳統的“人-物理”二元系統向新一代“人-信息-物理”三元系統演變。
“新一代智能制造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實現‘換道超車’的重大機遇。”周濟指出,在西方發達國家,智能制造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他們用幾十年的時間充分發展數字化制造之后,再發展數字化網絡化制造,進而邁向更高級的智能制造階段。但我國不必走順序發展的老路,可以發揮后發優勢,采取“并聯式”發展方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融合發展。
周濟說,考慮到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也考慮到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還不成熟,未來若干年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工作重點要放在大規模推廣和全面應用“互聯網+制造”;同時,在大力普及“互聯網+制造”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的融合應用,“以高打低、融合發展”。
一方面,要讓廣大企業高質量完成“數字化補課”;另一方面,要盡快盡好應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大大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速度。再過若干年,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基本成熟之后,中國制造業將進入全面推廣應用普及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新階段。
周濟特別指出,在并行推進數字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和新一代智能制造時,必須制定統一的標準。未來數十年,我國企業在智能升級的過程中將普遍面臨多次范式轉化和技術升級,必須高度重視制定和實行智能制造相關標準,為后續發展做好準備,這既可以避免企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也有利于我國突進智能制造分階段實施和不斷升級。
周濟建議,各地在實施“并行推進、融合發展”這一技術路線的過程中,要強調“五個堅持”的方針,即堅持“創新引領”、堅持“因企制宜”、堅持“產業升級”、堅持建設良好的發展生態以及堅持開放與協同創新。